第(2/3)页 因此,推行科举制的前朝皇帝,便公开宣布。 天下学子皆是皇帝门生。 权贵世家权力再大,也不能完全左右官府行事。 学子们遇到摩擦上告官府,无须叩拜与刑具加身,便能与权贵世家子弟有了一处平起平坐的相对公平之地。 这也成为前朝倾覆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大常虽未直接提及有了这个规定,但科举制沿用前朝,再加上陛下有意削减权贵世家的势力。 倘若此时对堂下的吴家子弟用刑的话,一定会被有心人大做文章。 李郡守平日里只是懒得不管事,不代表他不明白官场的水有多深、能不能趟。 “陈郡尉,你先消消气,这个案子容后再议……” 他朝着半眯着眼,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在思考应对之现的杜长史使了个眼色,假咳一声。 “杜大人,你怎么看?” “诉词上不是写了,建议判决凌迟,孩子们受过的伤害,必须加倍奉还!” 杜长史一开口,李郡守就知道他没睡着。 可他没想到平日里儒雅温和的杜长史,竟比陈郡尉手段更凶猛。 他们倒是上嘴唇碰下嘴唇,把百姓们心里想说的话说了,可最后处决的结果需要本官来承担。 这时,听说要被凌迟的吴家子弟,嗷的一嗓子站起来,朝着杜长史和陈郡尉咆哮。 “你们一定是收了林羽的钱,想断了我们吴家人的根!我不服!我要告御状!” 告御状?! 李郡守想到吴家在益州倒台了,但在京城还有吴侯在。 担心吴侯找他麻烦,便含糊其词的说道:“凌迟需要上报朝廷才能判……” “郡守大人,除了朝廷判决凌迟以外,只要有万民上书请愿,也可以由受理案情的衙门,当场判决。” 杜长史看向李郡守的眼神里,充满了嘲讽的意味。 姓李的难道不知道,此时不判堂下之人凌迟之刑不足以平民愤? 当官不为民做主,只顾自身的发展和利害。 这样的官不做也罢! 陈尉郡听到有正当的方法,让堂下叫嚣的小子挨刀子,立即来了兴致。 “万民书?杜大人,什么是万民书?” 第(2/3)页